探索吧 > 情感 > 王凤仪年谱语录40!学习王凤仪先生后感想

王凤仪年谱语录40!学习王凤仪先生后感想

导读学习王凤仪先生后感想优质回答王凤仪先生后感想道不远人,道在何处,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人身上。因此,讲人就是在讲道!但是世上有许多人不懂道。也就是不会做人呀!一辈子...

今天探索吧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王凤仪年谱语录40,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学习王凤仪先生后感想

学习王凤仪先生后感想

优质回答王凤仪先生后感想

道不远人,道在何处,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人身上。因此,讲人就是在讲道!但是世上有许多人不懂道。也就是不会做人呀!一辈子连一个人也不会做。空来白走一趟。这“道”岂不是无从谈起吗?因此说,论道,就是从论人开始。但是人呀,皆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即“爱找他人过,不找自己错。”只是,一个劲的看别人的不是,把自己忘了。这人不是太可笑了。看谁都不顺眼,只有看自己顺眼,完美。升起了自己的怨气,怒气、娇气,压不住自己的无名火。只说这人那人的不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不是。没办法,你看这世上人有多愚笨吧!

“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皆为自动。”简单地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不是所取,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子妹尽悌。全是属于自觉的才叫尽道。如果是互相要道索取:那就错啦!现今家庭之所以不和,就是因为要道的人太多。尽道的人太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呢?

细分析这段话,难道不是吗?所取与付出,奉献与自私关系,现在的人都太自私了,如能做到为他人着想,尽孝、尽道本份。家庭问题不就解决了。

道在对面,在自己身上的是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比如:做兄长的,只要问自己宽不宽?莫管弟弟敬不敬。做丈夫的,只问自己义不义?莫管女人顺不顺。做父母的,只顾自己做不做。莫管子女听不听。这才是“立本”本立道自然就生出来了。可是今人宁可牺牲性命,也要管教别人。该有多么愚呀!

感悟:由此,我想到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确实犯有此类错误。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就只知道批评,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批头盖脑的训刺一顿,然后就是体罚。男生做俯卧撑,女生体罚下蹲起立。就没有看到孩子们良好的一面。更没有想到自己的不是。改正方向:面对问题生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们为什么犯错误,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确实做的不对,他才会服你。反之,孩子们是不会从心底里佩服你的。其次,要让孩子们明白,一定要敢于承担,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买单。其三,要让孩子们明白,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引以为戒,不再犯,要改过从善,走正“道”。对自己,也要以理服人,不要只管教别人,也要认识自我、改变自己。

人有心灵必有所思,要个思其位,个思其道。做爹的要思父道,为母的要思母道,做子女的要思子女之道。家庭成员各尽其位、其道、这个家怎么能不幸福呢?同理,在单位、在学校,不也是应该做到吗?敦伦尽份!各尽其职吗!当校长的要思君道,为教师的要思师道,做学生的要思学生之道。这个学校单位,怎么能办不好呢?可是现在的人不守本份,不尽其职。终日,昏昏沉沉,不理世事!

常言道:近人要远点,远人要近点。这话有道理,因为近人好欺,又是自己的命,好歹都要认命。你能拿近人怎么办,谁让你是他最近、最亲的人。只能用德行感化,好也不能说,歹也不能说,不能劝,不许管。

王凤仪老师讲“劝妻一次,劝儿女三次,劝弟兄四次,朋友五次,劝父母没有次数”。近人近了是心,远人近了是意。神是一切都近,近而远之。佛是一切都远,远而近之。

这实质上讲的是距离和度的关系,凡是都有一个尺度,过不好,不及也不好。只要我们把握好这个度就好了。

“知止”就是,“止住、识数、不去做”。这世间不论做什么事,若不“知止”,必定糟糕。如:肉好吃,吃多伤身。烟、酒好用。烟能伤身,酒能醉人。能办事的,办多了累人,被事拌住撒不开手,被人粘住,放不下心,被物累住,脱不开身。全是迷人,人不是为一两个人活着。当官、发财、过家,孝亲皆有定数。如不明白此道的人,皆是不识数。《道德经》上说:“知止不殆”,可是世人和常人不肯在事上去止。所以不能得“道”,都以为止住就坏了,亏了,受损失,岂不知若真止住了,绝无坏之理。如不知止,象走马观花似的。看不真切,所以必须止住,才能看的清楚。(王凤仪语录)。欲望不可长,贪心不可增。如能明白知止,不贪,无欲,此人就可成大器——无欲心自平,幸福生活不就来了。“儿女不好是你的心不好,女人不好是你的命不好。父母兄弟不好,都是你的命。现在的人,自己没好,先盼别人好,怕别人不好。看见别人不好就发愁、就苦恼,甚至生气打骂,真是太不认命了!”——(王凤仪语录)。这话说的多好,我们当父母,老师的,不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么!就是爱摆老师家长的架子,只看到孩子的错,而看不清自己的错。切记!切记!这个毛病要不得!

男子在家过日子,要知道老人方面是天命,兄弟方面是宿命,妻子方面是阴命。现如今人只顾阴命,不顾天命。所以,世道才坏了。——王凤仪语录

每每看到,各家媒体报道家庭不和,小从婆媳之争。公婆之战,分争财产,纠上公堂,大打出手,大到公司纠纷,不守诚信,根本不把宿命、天命记在心里。只想到自己的小家阴命,悲哉!

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了。所以教人最重要的是教性、教命。做父母师长的人教导子弟,要常提老人和先人的好处。不拿老人的好处去教导子弟,就是不懂道。于今学校只教知识,并且说老人是老腐败,种下了这种因,子弟的知识越多,越看不起老人。所以才养成了不知孝悌。不明礼让的风俗。人都怕日子过坏,不知道命坏了,日子才会坏呢!——王凤仪语录。

世风日下,舍本求末,只要分数,不求德行,只图享受,不求奉献。眼里只有自己,而无他人,更看不起老人,这世风怎么能不下滑呢!但我们不要灰心,只要发大心愿。遵循自然,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希望的,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他做起。

感恩,王凤仪老先生是你老人家的教导,让弟子受益非浅,发愿自度,度他,利益众生。

孟母买肉示不欺子目的是什么?

优质回答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王元五演讲集》在哪里能买到?

优质回答王元五家庭伦理讲座dvd

王元五, 讲座, 伦理, dvd, 家庭

强力推荐王元五教授(清末民初大善人王凤仪先生曾孙女)家庭伦理演讲录

下载地址:

此文件为dvd光盘镜像,下载后可直接刻录至光盘流通

王树桐,字凤仪,世称王善人,清末民初时热河省(今辽宁省)朝阳县人氏,幼时家境贫困,性至淳善,稍长即逢时代大变革之期,因恨怨村中之人大都不行忠孝礼义之道而罹患十二年之疮痨,后因听讲善书而自明病因,心中顿悔,缠绵不愈之顽疾一夜而愈,遂志于讲病劝人,后影响遍及当时的东北四省,其后半生创立了七百余所女子义学并众多性理疗病舍、讲演舍等公益事业,并大力推行道德教育,所过者化,救人无数(朱循大《王凤仪年谱与语录》四川省宗教文化交流中心)。而性理疗病是其独具特色的治病及劝善之手段,历经王善人及其学生多年的躬身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理论。其精髓深深根植于传统儒家文化之沃土,内容丰富,义深言简,且行之有效。不仅对心理疾病,对众多疑难杂症亦有可靠的疗效。而当此学说已在我国白山黑水间广为传播与救助群众疾患的时候,早期的催眠术还被西方社会视为巫术而加以禁止

一、孟母不欺子 孟母“买东家豚肉以食之”的原因是_. 席不正不坐,席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孟母想以此事为例教育孟子要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不出欺人之言,不作欺人之事。

解析:孟子小的时候,已稍懂事,问孟母邻家为什么杀了头猪,孟母没多想,随口答了句----杀猪给你(孟子)吃啊。孟家穷我们都知道(当时普通老百姓要吃顿肉可能比现在吃顿海鲜还难),孟母言毕就后悔自己说话太草率(没有考虑家庭的经济困难),要买点肉吃会让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但想到孟子当时已懂事,要教育他做一个诚信的人,于是咬咬牙就到邻家买了点猪肉给孟子吃。文中“欲啖女”应为“欲啖汝”,文中“东家”之意为“地主家”(孟家为佃户)或为“东边的邻居”,理解为前者可能更合适。

古时没有椅子,席地而坐,“席”指铺在地上的垫子

修行者的大光明

优质回答王凤仪为救善人杨柏,去州府鸣冤。他要学古人“羊角哀舍命全交”,他的一念诚心,感天动地。他和表弟李先生一起走夜路。王凤仪自述:

走到通都岭上,那时正是十月月底,黑洞洞的夜里,忽然就通亮了,这时我就不出声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又黑了,我哼了一声,表弟问我:“哼什么?”我说:“刚才通亮的了,怎么黑了呢?”

他说:“没有亮啊。”

我说:“好吗,刚才通亮的了。”

说到这时,刷拉一下子就明白啦!

五脏六腑像用水洗过一般,立时就三界贯通,我乐了三天三宿没睡着觉,不但知道杨柏的事情六个月可以完结,因什么得的,将来怎样完结法,也知道了,就连世界的将来,也都知道了。

像王凤仪顿见大光明的事情,古今修道有体验者很多,我也算是一个。大概是1994年,我二十五岁,在老家自家果园的土屋静坐,当时我读完了六祖《坛经》,天刚下完暴雨。

我熄灭了煤油灯,开始打坐,突然,就进入了一种大光明境界,那光明使屋子里都亮了,似乎看到另一个光明的自己。我下炕后到了园子里,明月当空,看天空,遍天空是大光明;看远山,远山在放光明,看近处的树木和绿草都有光明。

从此,我相信佛经里讲的大光明世界是存在的,与我们的世界并没有隔离。我们本身就生活在那个光明中,只是无缘得见那个光明而已。

王凤仪见到大光明之后,三界即通,有了智慧,也有了一定的神通。还有大乐,乐了三天,说明这样的顿见顿悟,有身心性命的巨变产生。

身体的大乐,是身心的巨变,而智慧、神通的产生,也是身心的巨变。真正的悟,一定有身心性命的巨变,无变,何以言悟?

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在三十岁的时候也有大光明境界,《憨山大师自述年谱》里有详细的记述,他当时和妙峰禅师在五台山修行。大师说:

以三月三日,于雪堆中,拨出老屋数椽以居之。时见万山冰雪,俨然夙慕之境,身心洒然,如入极乐国。

未几,妙峰往游夜台,予独住此。单提一念,人来不语,目之而已。久之视人如杌,直至一字不识之地。

初以大风时作,万窍怒号;冰消涧水,冲激奔腾如雷。静中闻有声,如千军万马出兵之状,甚以为喧扰。

因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从外来。闻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

溪上有独木桥,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不动即不闻。溪上有独木桥,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不动即不闻。一日坐桥上,忽然忘身,则音声寂然。自此众响皆寂,不复为扰矣。

予日食麦麸和野菜,以合米为饮汤送之。初人送米三斗,半载尚有余。

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及觉则朗然,自觅身心,了不可得。

即说偈曰: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自此内外湛然,无复音声色相为障碍,从前疑会,当下顿消。及视釜,已生尘矣。以独一无侣,故不知久近耳。

大师起初会因为流水声而干扰入静,后来在水边专心静坐,修到了水声不扰其心的时候,于某日静坐中见到到了天地万物的大光明。

2016年,央视为纪念南怀瑾先生辞世三周年,做了纪录片《先生,南怀瑾(上)》,我看过两遍,纪录片里提到1943年南师二十五岁时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阅《大藏经》三年,有一次,南师参加完大坪寺的法事后,晚上,虔诚顶礼文殊菩萨像,问了三个问题,看对不对。

一是自己的悟境,一是自己的修法,一是自己的大愿,其中大愿就是要发扬中华文化,接续文化断层。他刚问毕,整个山谷出现大光明,照得寺院和山谷如同白昼,虚空还有破空之音。这就是菩萨以大光明相给与肯定的答复。

虽然都是见光明,但每个人的证量并不相同,觉受也不相同。王凤仪在见到光明前是一片至诚之心,见到光明后有了很多神通,只是,有的他会说,有的他隐而不言,用而不显,他当时就能知自己的因果、杨柏的因果,也知上六万年、下六万年的时空、社会真相。有了前辈所言的“预眼通”或者佛经所言“宿命通”。

憨山大师进入了甚深禅定,见到光明的时候,内外湛然,以前于佛法上的疑问,全部消解,所有的疑问自然通达,这在智性上是很大的收获。

南先生是因为大愿。

我是因为因缘,读《坛经》入心的因缘。我倒是没有他们三位前辈那么多的收获与证量,但从此之后,眼睛能看见天地间很多微妙的景象,看天地万物就和过去不同了。有了坚固的道志,对佛道法门不再疑惑,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仙佛神灵不再怀疑,并且发了人生的根本大愿:

愿为往圣继绝学,愿为古真扶道脉,愿为如来承家业,愿为众生护慧命。

这些故事很有意思。诚心、禅定、大愿、因缘,这四者都触及到了身心、法界的大光明,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而这四者合起来,能得佛道法门的大体大用。全体即用,全用即体。但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能得其一,也是一样的。

给你开开眼界。

假如你修行,就能见到这里面的玄机和微妙,也能见到这里面的法门和精义。

有一天,你会懂的。

——陈全林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王凤仪年谱语录40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探索吧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sc-b.com/qinggan/44376.html

作者: 探索吧

探索吧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自媒体写作训练
煎熬的简短句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