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的女子为什么到了十五六岁就要出嫁呢?
- 2、古代女子多少岁结婚
- 3、蓝琼缨14岁就能嫁人了吗
本文提供以下多个参考答案,希望解决了你的疑问:
古代的女子为什么到了十五六岁就要出嫁呢? (一)

答清朝政府规定,男子16岁,女子14岁,就达到结婚年龄,可以自便。这项法令,继承了宋明的立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虚岁十四五岁的少年就可以成亲,是一种早婚制度。早婚是当时的习惯,在统治阶层和缺少劳动力的贫穷人民家庭中尤为流行。清朝的帝后是早婚的典型,顺治帝14岁大婚,康熙帝的婚事更早在12岁的童年时完毕,雍正帝的孝圣皇后结婚时13岁,乾隆帝算晚婚的,大婚时也才17岁。帝后的婚龄之早,表现了皇室、贵族、官僚等社会上层家庭婚龄的一般情况。社会下层的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为了获得劳动人手,常给年岁尚幼的儿子娶年长的媳妇,形成小女婿的社会现象,这在北方尤为习见。在中国历史上,婚龄的规定,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有所变动。在长期的战争年代,法定婚龄偏小,如南北朝时期北齐后主(565~577年在位)规定,女子14岁到20岁之间必须出阁,北周武帝建德年间(522~577)强制15岁男子、13岁的女子成亲。在一次大的战争之后,婚龄也在实际上被提前了。西汉惠帝六年(前189)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的法令,强制男子20岁、女子15岁成家。这些婚龄的规定,是实行鼓励人口增殖的政策。因为战争使人口锐减,统治者为增加劳动力和补充兵源,强迫青少年早婚以繁殖人口。 清代的婚龄法规是稳定的,虽然没有强制青少年结婚,但实际是鼓励早婚,鼓励人口的滋长。在清代,人口的猛增成了爆炸性的问题,由顺治七年(1650)的1060万丁口,增到道光二十年(1840)的4亿1281万人。早在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都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屡屡说人民生计困窘,是由于生齿日蕃而田不加辟所造成的。乾隆帝在晚年更惊呼他的属民比乃祖时跃增15倍,表示他对民生问题的担忧,说些要求小民“俭朴成风,勤稼穑,惜物力而尽地利”的陈辞虚语(《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二十五)。乾隆祖孙都没有推迟结婚年龄、限制生育的措施,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子孙多是好事——“多子多福”。如雍正帝祝愿宠臣鄂尔泰“多福多寿多男子”。鄂尔泰报告已有五个儿子,雍正帝说他的祝愿实现了(《朱批谕旨·鄂尔泰奏折》)。他的父皇康熙帝有儿子35个,女儿20个,堪称为“多子翁”。人们希望多生,在当时是很自然的事情:宗法私有制,需要有血缘关系的财产继承人,在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的社会,家庭需要及时补充劳动力,这就是早得子、多生子的思想意识和现象的产生根源。由此而派生的早婚制度及其稳定性,就不难理解了。早婚还表现在童养媳习俗上。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童养媳在清代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童养的女孩年龄多很小,有的达到了清代法定婚龄,也待年在婆家,则是等候幼小的女婿成年。 童养媳婚姻的流行,有着广泛的社会原因。第一,贫穷的人家生下女儿无力养活,就把她给了人,长大了成为抚养者家中的媳妇。安徽绩溪县这种情形很多,所以嘉庆间修《县志》,说贫者“女生畀人抱养,长即为抱养者媳”。第二,结亲聘礼重,婚礼浪费大,赔嫁多,而这种习俗常人又无力抗拒。童养媳习俗可以大大减少这种开支,男方抱养待年媳不需要财礼,等到正式结婚,仪式要比大娶简单得多,不要花多少钱,女家也不要赔嫁妆,没有破家嫁女之忧,所以同治间纂修的江西《新城县志》说到当地童养媳盛行,强调“农家不能具六礼,多幼小抱养者”。婚礼习俗,成为造成童养媳习俗的一个原因。第三,清代社会还有公婆或丈夫病重提前娶媳妇的习俗,这种做法叫做“冲喜”,希望病人好起来,这又成为出现童养媳的一个原因,如上表中提到的李绶馥妻汪氏,13岁时,“为姑疾笃,归李为待年媳”。童养媳习俗使幼女身心遭到无情的摧残,她们多受夫家,尤其是婆母的虐待。
古代女子多少岁结婚 (二)
答古代女子结婚年龄大致在13 - 17岁,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先秦时期:《周礼》《春秋谷梁传》记载,女子法定婚龄为二十岁。秦朝:以身高判定,女子身高六尺二寸成年后许嫁,与年龄无关。两汉时期:女子多在十三四岁结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观念认为女子十四身体成熟可结婚。隋唐时期:隋朝结婚年龄多为十三至二十岁,唐玄宗时规定女年十三可婚嫁。两宋时期:法定婚龄为女十三,但宋人实际结婚年龄差异较大。明清时期:明太祖规定明代法定结婚年龄女为十四岁,清朝也明确规定女十四可行议婚。古代女子结婚年龄普遍较早,主要是因为古代医疗条件差、环境恶劣、人均寿命短,需要早婚早育以增加人口、补充劳动力和兵力;同时,男尊女卑观念下,女子被视为传宗接代的工具;部分朝代还存在单身税政策,迫使女子早嫁。
蓝琼缨14岁就能嫁人了吗 (三)
答1、蓝琼缨14岁就能嫁人了吗?
蓝琼缨是一位清朝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充满着青春朝气和时代感,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但是,有人传言蓝琼缨14岁就能嫁人了,这到底是真的吗?
2、清朝女子的婚姻制度
清朝是一个非常传统保守的社会,女子的婚姻制度也是非常严格。按照当时的规定,女子必须到了16岁才能订婚,18岁才能结婚。而且,女子的婚姻必须由父母或者长辈决定,女子本人的意见是不起作用的。
3、蓝琼缨的真实年龄
根据史料记载,蓝琼缨生于1755年,逝世于1781年,享年26岁。如果按照清朝的婚姻制度,在她14岁的时候是不能订婚或结婚的。所以,蓝琼缨14岁就能嫁人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4、清朝女子的早婚现象
虽然按照规定,女子必须到了18岁才能结婚,但是实际上在清朝时期,女子的早婚现象非常普遍。有些家庭为了赶早婚,甚至会造假年龄。所以,蓝琼缨14岁就能嫁人的说法,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习俗导致的。
5、蓝琼缨的爱情观
蓝琼缨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对爱情的崇尚。她并不认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方式,而是主张自由婚姻。因此,蓝琼缨14岁就能嫁人的说法,与她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相矛盾。
6、结语
通过对蓝琼缨14岁就能嫁人的说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的女子婚姻制度非常严格,但也存在一定的早婚现象。而蓝琼缨作为一位女诗人,她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诗歌表达了一种超越传统婚姻观念的态度。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女子结婚年龄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天枢律网 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