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获取公民信息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一)

最佳答案恶意获取公民信息罪的判刑情况通常如下:
一般情况: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若情节特别严重,将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重处罚情形: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将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罪:若单位犯此罪,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各款的规定处罚。
注意:信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且该罪名现已变更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国新刑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几年 (二)
最佳答案中国新刑法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判刑年限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情节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特别规定: 如果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将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也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特定类型的公民个人信息达到一定数量; 违法所得达到一定金额; 曾在类似行为上受过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后再次犯罪等。
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造成被害人严重后果;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恶劣社会影响;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或数额达到情节严重标准的十倍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怎么判刑 (三)
最佳答案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判刑标准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本身就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规定,收集公民征信信息,财产信息在500条的,就有可能被判处3~7年不等有期徒刑。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怎么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情节的认定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造成被害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者被绑架等严重后果的;
(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数量或者数额达到前款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标准十倍的;
(四)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公民的居住地址,财产信息,征信信息,通信信息,健康生理信息等都属于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以非法途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无论用途是什么,均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盗用别人身份信息有什么罪 (四)
最佳答案盗用别人身份证信息一般的会处以罚款,严重要追究刑事责任以至于判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属于什么罪
盗用他人信息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二)非法手段的认定
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2、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3、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三)情节严重的认定
依修正案,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责任。但何为“情节严重”,尚无明确的规定可循。从立法背景看,近年来,公民信息广为泄露,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但刑罚手段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均应受到刑罚处罚。
三、盗用别人身份信息贷款会坐牢吗
盗用他人身份证贷款,构成侵犯姓名权的民事侵权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属于违法行为,将处以二百元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其次,用别人身份证贷款,属于贷款诈骗,若情节严重,可构成金融诈骗罪,贷款人将面临牢狱之灾。
最后,用别人身份证贷款将使得自己名誉受损,人机关机被破坏。因为,无论是偷用别人身份证贷款还是借用别人身份证贷款,都会造成经济纠纷和信任危机。
希望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明白了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刑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天枢律网 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