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务侵占罪所需证据介绍
- 一、职务侵占罪的概念与立案标准
- 二、职务侵占罪所需证据的具体要求
- 三、证据的收集与审查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职务侵占罪要有什么证据

职务侵占罪所需证据介绍
职务侵占罪是一项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对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的财产权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打击此类犯罪,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了解职务侵占罪所需的证据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职务侵占罪的概念、立案标准以及所需证据的具体要求。
一、职务侵占罪的概念与立案标准
职务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数额较大”通常按照相关法律解释执行,例如,数额在三万元的,应予立案追诉。这一规定明确了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且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侵占行为。
二、职务侵占罪所需证据的具体要求
为了有效指控职务侵占罪,需要收集一系列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要求的证据。具体而言,这些证据应包括:
1. 证明犯罪主体任职的证据
这类证据主要用于证明被告人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的职务身份。常见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任命书、工作职责说明等。这些文件能够清晰地反映被告人在单位中的职务范围和工作职责,是认定其利用职务便利的重要依据。
2. 证明侵占行为发生的证据
此类证据用于证明被告人确实实施了侵占行为。具体来说,可以包括财物交接记录、银行转账记录、虚假报销凭证等。这些证据能够揭示被告人如何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转移或占为己有。
3. 证明侵占财物性质及价值的证据
为了确定侵占财物的性质和价值,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如发票、评估报告、市场价值证明等。这些证据有助于评估侵占行为的严重程度,并为量刑提供依据。
4. 证明利用职务便利的证据
这类证据主要用于证明被告人如何利用其职务之便实施侵占行为。可以包括职权范围文件、相关决策记录、内部管理规定等。这些文件能够反映被告人在实施侵占行为时,确实利用了其职务赋予的便利条件。
5. 证明造成单位损失的证据
为了全面揭示职务侵占罪的危害后果,需要收集证明单位损失的证据,如财务报表变化、经济损失评估报告等。这些证据能够清晰地反映被告人侵占行为给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助于量刑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证据的收集与审查
在收集上述证据时,必须确保取证手段的合法性和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任何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如偷拍、偷录等,都可能被视为无效证据。同时,证据的收集应尽可能全面、细致,避免遗漏关键信息。在审查证据时,应注重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确保证据链条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 1、职务侵占罪立案需要哪些证据
- 2、职务侵占需要什么证据才可以定罪
职务侵占罪要有什么证据的相关问答
职务侵占罪立案需要哪些证据 (一)
最佳答案职务侵占罪立案需要的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物证:与案件相关的实物证据,如被侵占的财物、工具等。
书证:书面材料,如账本、合同、发票、收据等,能证明犯罪嫌疑人职务侵占行为的证据。
证人证言:目击者或知情人的陈述,描述犯罪嫌疑人实施职务侵占行为的过程或相关情况。
被害人陈述:受害者的直接陈述,详细说明被侵占的财物、时间、地点及过程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陈述,包括其对职务侵占行为的承认、否认或辩解。
鉴定意见:由专业鉴定机构或专家出具的鉴定报告,如财物价值鉴定、笔迹鉴定等,用于辅助证明案件事实。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公安机关或侦查机关对现场进行勘验、检查,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辨认、侦查实验等过程中形成的笔录。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如监控录像、录音、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能证明犯罪嫌疑人职务侵占行为的电子证据。
这些证据类型涵盖了从实物到电子数据的多个方面,为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提供了全面的证据支持。在收集证据时,应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以便在诉讼过程中有效使用。
职务侵占需要什么证据才可以定罪 (二)
最佳答案1、调取有关被害单位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身份的证据材料,以确定犯罪主体。2、犯罪嫌疑人所占有的财物是否为利用职务上便利的证据材料。3、调取财物账目等有关犯罪对象和数额的证据,并由司法 会计审计部门作出审计鉴定报告。4、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收集相关的物证,如用来平帐的假发票,伪造、变造的有关帐目的凭证等。 一、职务侵占需要什么证据才可以定罪
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应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侦、控、审三部门搜集、采信的证据除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等三个条件特征,职务侵占罪的证据必须与本罪构成要件紧密关联外。
认定职务侵占罪的证据体系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调取有关被害单位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身份的证据材料,以确定犯罪主体。
(2)犯罪嫌疑人所占有的财物是否为利用职务上便利的证据材料。
(3)调取财物账目等有关犯罪对象和数额的证据,并由司法 会计审计部门作出审计鉴定报告。
(4)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收集相关的物证,如用来平帐的假发票,伪造、变造的有关帐目的凭证等。
(5)犯罪嫌疑人所侵占财物的去向的证据材料,如挥霍、还债等。
(6)追缴的赃款、赃物,根据需要进行拍照固定证据,并由估价部门对赃物作出估价鉴定。
(7)有必要的对提取的文字材料进行文字鉴定。
(8)询问案件涉及的参与人、知情人、关系人,获取案件有关事实和证据。
(9)审讯犯罪嫌疑人,应问清:
1、犯罪的动机、目的;
2、犯罪的手段、方法,重点在于是否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有;
3、犯罪的时间、地点、次数、作案过程;
4、赃款、赃物的去向;
5、有共同犯罪的问清预谋、分工情况,区分地位、作用,确认分赃情况等。
二、职务侵占罪行为表现有哪些
(一)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
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包括:
(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
(2)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
(3)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利;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如房屋等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
至于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即使取得了财物,也不是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当以他罪如盗窃罪论处。
(二)有侵占的行为
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其具体形态可是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所谓非法占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既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即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如将自己所占有的单位房屋、设备等财产等谎称为自有,标价出售;将所住的单位房屋,过户登记为己有;或者隐匿保管之物,谎称已被盗窃、遗失、损坏等等,又包括先不占有单位财物但利用职务之便而骗取、窃取、侵吞、私分从而转化为私有的行为。不论是先持有而转为己有还是先不持有而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方法转为己有,只要本质上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利用了职务之便作出了这种非法占有的意思表示,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即可构成本罪。
(三)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是指侵占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6万元的。
职务侵占罪在主观这一方面是直接故意的,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企业、公司或者是其他单位财物为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职务侵占罪的证据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天枢律网 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