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出让方式简介
- 协议出让的定义与特点
- 协议出让的适用范围
- 协议出让的操作流程
- 协议出让与招拍挂出让的比较
- 总结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土地出让方式,土地出让方式协议出让

土地出让方式简介
土地出让方式,作为国家调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产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土地出让方式主要包括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三大类。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出让方式,特别是协议出让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操作流程。
协议出让的定义与特点
协议出让,是指国家以协议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这种方式的特点在于,土地管理部门与特定的土地使用权受让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协议出让在土地使用费(即出让金)的确定上具有一定灵活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价即可。然而,由于这种方式竞争性较差,存在浓厚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因此主要适用于专业性强、有特定要求或无条件进行拍卖和招标方式的项目。
协议出让的适用范围
根据《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协议出让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 供应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以外用途的土地,且供地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地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例如,教育、医疗、供电等非经营性用地。
- 原划拨、承租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办理协议出让,经依法批准的情况,但明确应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公开出让的除外。
-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申请办理协议出让,经依法批准的情况,同样排除应重新公开出让的情形。
- 出让土地使用权人申请续期,经审查准予续期的,可以采用协议方式。
- 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明确可以协议出让的其他情形,如对因搬迁改造被收回原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企业,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安排同类用途用地。
协议出让的操作流程
协议出让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编制并公布出让计划: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编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 接受意向用地者申请:公布计划后,需要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可根据出让计划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向用地申请。
- 确定出让底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拟出让地块的土地价格进行评估,经集体决策确定协议出让底价。
- 协商出让价格并签订出让合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意向用地者就土地出让价格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
- 公布出让结果:出让合同签订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协议出让结果在指定场所或通过媒介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 缴纳出让金价款并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按合同约定付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后,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协议出让与招拍挂出让的比较
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相比,协议出让在适用范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形成方式及最低价确定原则上存在显著差异。招拍挂出让方式更公开、透明,具有更强竞争性,适用于经营性用地及多个意向用地者的情况。而协议出让则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非经营性用地或单一意向用地者情况,其出让金通过协商确定,灵活性较大但缺乏公开竞争性。
总结
土地出让方式作为国家调控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城市建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具有关键作用。协议出让作为法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之一,虽然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但其适用范围受限,且缺乏公开竞争性。相比之下,招拍挂出让方式更能体现国家土地资产的收益,适用于经营性用地及多个意向用地者的情况。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土地市场的完善,协议出让方式可能会逐渐减少,而招拍挂出让方式将成为主流。了解这些出让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土地出让活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发展。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土地出让方式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天枢律网 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