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合同诈骗罪
- 二、非法持有、运输假币罪
- 三、信用卡诈骗罪
多个答案解析导航:
经济犯罪案例

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私利,不惜触犯法律,实施各种经济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剖析经济犯罪的类型、手段及其严重后果,以期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一、合同诈骗罪
标签: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以段某某合同诈骗案为例:
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段某某利用其注册经营的房屋中介公司,骗取买卖房屋双方的信任,诱使他们签订合同。他编造因银行贷款需要、出卖方催款、必须一次性转付等谎言,要求将购房款、定金、预付款等交由其公司保管。最终,段某某先后将17名被害人共计353万余元资金占为己有,并用于个人消费。2023年5月17日,段某某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此案警示我们,在二手房交易中,应认真查验核对中介机构、服务人员的资质和相关手续是否合法;查验不动产登记证书等权属证明材料,产权不明不交易;资金支付选择政府监管模式,原则上不采用现金交易模式。增强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非法持有、运输假币罪
标签:非法持有、运输假币
非法持有、运输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非法持有、运输,数额较大的行为。以王某非法持有、运输假币案为例:
2024年6月,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王某某携带大量假币从内地某县前往海南藏族自治州。民警现场查获2015版100元面值假币58张。2024年10月,王某某因犯持有假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此案提醒我们,提高识别假币的能力至关重要。接收现金时,应采用看、摸、听、测等方法加强对货币的识别。持有、运输、使用假币均是违法犯罪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打击假币犯罪,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三、信用卡诈骗罪
标签:信用卡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经济犯罪案例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天枢律网 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