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产假是怎样的 (一)

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产假是怎样的

1.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有权获得生育津贴。在此期间,若女职工已停发工资,应改发生育津贴。对于已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对于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支付。

2. 第一种情况: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放。保胎假需要医生开具证明,因此按照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3. 第二种情况: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放。怀孕七个月的女职工,如果工作条件允许,经本人申请并得到单位批准,可以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地区根据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并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放工资。

4. 第三种情况:产假,领取生育津贴。产假包括:98天标准产假、30天晚育假、15天难产假和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的额外假。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于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其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因此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可能不相等。规定表明,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应就高领取。具体来说,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高于生育津贴,则按产假工资发放;如果低于生育津贴,则先按产假工资发放,然后用生育津贴弥补差额。

5. 第四种情况:哺乳假,工资按八成发放,延长期间按七成发放。女职工生育后,如有困难且工作条件允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在此期间,工资按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放;如果需要延长,则按七成发放。难产或生育多胞胎的女职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十五天产假。另外,两种流产情况也享有产假待遇。除产假时间外,孕妇还可以获得产假津贴,并且用人单位不能安排孕妇从事高劳动强度的工作。

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休产假是怎样的 (二)

休产假期限最少不可以低于98天,女职工在产假期间或者是生育期间,用人单位不可以尽心辞退否则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女职工可以到有管辖权限的人民法院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也不需要用人单位的同意。 一、休产假是怎样的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二、怀孕女职工应享受哪些待遇呢

1、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2、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3、对怀孕7个月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4、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三、产假有哪些分类

(一)授乳时间哺乳假

女职工生育后。在其婴儿一周岁内应照顾其在每班劳动时间内授乳两次(包括人工喂养)。每次单胎授乳时间为三十分钟,亦可将两次授乳时间合并使用。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一胎,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谓哺乳假六个半月。(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六条)

(二)晚育假、晚育护理假

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产假98天是包括双休日和国定假日的。

晚育假30天是包括双休日,但不包括国定假日。

(三)必须享受的假

产假:98天 30天(晚育) 15天(难产) 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

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有些企业将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时间计为病假、缺勤等,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产前工间休息:怀孕七个月,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

授乳时间:婴儿一周岁内每天两次授乳时间,每次30分钟,也可合并使用。

(四)可以请的假

产前假:怀孕7个月,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如上海市规定“经二级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产前假。”

哺乳假: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

保胎假:医生开证明,按病假待遇。

产假可以说是女职工的特权,是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可以阻止他人行使合法的权益。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但不可以进行辞退,还要照常的进行发放女职工的工资。如果老板进行辞退产期的女职工就是属于违法的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新劳动法中规定的产假有多少天? (三)

新劳动法中规定的女性员工产假基础天数为98天。以下是关于产假天数的详细解答:

基础产假:女性员工的基础产假为98天,这包括产前休假15天和产后休假75天,以确保孕妇在分娩前后得到必要的休息和恢复。特殊情况增加天数:难产:如遇到难产情况,女性员工可额外增加15天产假。多胞胎:每多一个婴儿出生,女性员工可增加15天产假。晚育:晚育的女性员工在享受产假时,可额外享受30天的奖励。独生子女证持有者:持有独生子女证的女性员工,可在标准产假基础上再增加35天产假,总计可达133天。

重点内容:女性员工在新劳动法下的基础产假为98天,特殊情况下可额外增加天数,最长可达133天。

生育政策2024年新规定 2024最新劳动法产假多少天 (四)

导读:对于家庭里有要生育孩子的父母而言,了解产假的天数和规定是重中之重的,因为这样就有时间待产和生子之后的带娃和恢复,也能及时的安排工作,在生产和休假的时候获得相应的工资,这对于即将生产的女职工而言是最好的福利。那么,生育政策2024年新规定是怎样的呢?2024最新劳动法产假多少天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生育政策2024年新规定

我国目前已经开放三孩,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国家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调整生育政策等问题,会议作出部署。允许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国家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24最新劳动法产假多少天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多地鼓励生育,提高参保人员生育待遇

12月27日,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解释,目前,我国适龄青年初婚、初育年龄都比较大,再加上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大龄、高龄孕产妇的数量也在增加,生育医疗保障的完善,无疑对保障产妇生育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12月18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医疗保障局消息,自2024年1月1日起,对该市职工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医疗保障待遇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与之前的政策相比,乌鲁木齐市单位职工参保人员生育待遇大幅度提高。例如,女职工住院分娩费用顺产由2000元提高至4500元,剖宫产费用由3500元提高至7500元。

今年11月,湖北省医疗保障局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完善积极生育医疗保障支持措施的通知》出台强化新生儿保障等8项积极生育医疗保障支持措施;四川成都医保局最新政策显示,拟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生育医疗保障待遇进行调整,如参保女职工单胎分娩最高可获得6000元补助,生产多胞胎的每多一个婴儿增加1000元;在河南周口,自2024年1月1日起,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生育医疗费定额支付标准均有所提高,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均分别提高600元和400元……

结语:是小编整理的“生育政策2024年新规定,2024最新劳动法产假多少天”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天枢律网 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新劳动法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