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的涉外因素有哪些 (一)

答涉外合同涉及的涉外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合同主体的涉外性:在涉外合同中,至少有一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论其是法人、其他组织还是个人。这是涉外合同的一个基本特征。
合同客体的涉外性:涉外合同的标的物或服务存在于本国境外,或跨越了国家边界。这意味着合同的交易对象或内容与国际环境直接相关。
合同法律事实的涉外性:即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均为本国人,但若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或解除等法律事实发生在境外,该合同也将被视为涉外合同。这一点强调了合同法律行为的空间属性。
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涉外合同的核心涉外因素,对于识别、分析和处理涉外合同具有重要意义。
涉外合同与一般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二)
答涉外合同与一般合同的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同。国内合同仅限于国内企业或个人。而涉外合同则一方必须是国外企业或个人。但有少数特殊的涉外合同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才生效。涉外合同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涉外合同诉讼的特殊情况而制定的。 一、涉外合同与一般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涉外合同与一般合同的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同。国内合同仅限于国内企业或个人。而涉外合同则一方必须是国外企业或个人。但有少数特殊的涉外合同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才生效。
二、涉外合同诉讼注意事项有哪些?
涉外合同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涉外合同诉讼的特殊情况而制定的。当事人进行涉外合同诉讼和人民法院审理涉外合同案件,除遵守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遵守这些一般原则。
(1)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则
这是指凡在我国境内发生的涉外合同纠纷诉讼,双方当事人无论是外国人和外国企业,一律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制度办事,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及从事其他诉讼活动,这也是国家主权原则在我国涉外合同诉讼中的具体体现。
(2)信守国际条约的原则
有关民事诉讼的国际条约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事诉讼法是国内法,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审理涉外合同案件时,国际条约规定的有关程序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有时会发生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原则是在承认该国际条约效力的前提下,适用该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3)对等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对等原则是国与国之间平等互惠原则在司法上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是保护本国公民、企业和组织合法权益的需要。
涉外合同的诉讼时效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依冲突规范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确定。
中国涉外合同适用法律遵循何种原则? (三)
答中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包括:
1. 意思自治原则。
但下列情况不允许当事人选择法律,应适用中国法律:
(1)在我国境内执行的股权或资产转移合同;
(2)外资并购中资企业的合同;
(3)外国公民、公司及其他实体承包管理我国领域内中外合资和合作企业的合同;
(4)外资承包我国领域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无须强制适用中国法。
2. 最密切联系原则。
即优先适用最能体现合同特性且由履行义务方常驻地法律或与其关系最为紧密的法律。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七条,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我国关于涉外合同的法律原则有哪些 (四)
答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主要遵循以下两种原则:
1. 意思自治原则,即当事人可依据本意选择适用何国法律。
然而,在我国境内履行的股权或资产转让、外资收购中资企业及外国个人、公司/组织承揽我国内地合资或合作企业等特殊情况下,需受我国法律约束,无法行使自主权。
2. 最密切联系原则,即以履行事项与谁更为紧密相连为依归,适用该当事方所在地法律或与其具有更广泛关联性的相关法律。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外资承揽在华独资企业业务,我国法律并非强制性适用,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变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七条,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涉外合同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天枢律网 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