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螺中毒症状 (一)

吃海螺中毒症状

贡献者回答患者进食海螺中毒,通常可以出现以下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严重时会有喷射样呕吐,还可伴随腹泻;

2、循环系统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等,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

3、神经系统症状:大量进食海螺中毒后,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视物不清、一过性短暂性意识丧失等临床现象;

4、泌尿系统症状:如少尿、无尿、酱油色尿等症状。

上述症状属于食用海螺中毒后导致的不同脏器受到影响,表现出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就诊,到达医院后与医生说明症状和上述情况,可进行洗胃、催吐、灌肠、导泻等急救措施,根据中毒程度建立静脉通道,可对症给予药物解毒。

割香螺,致命食品?女子吃了两捧后心跳骤停,这3种食物务必谨慎 (二)

贡献者回答来自钱江晚报的报道,海边养殖行业的51岁女士张某,平时接触海螺颇多,6月4日捞了两捧海螺煮着吃,

1小时后却开始呕吐、恶心,口部和舌部还出现了麻木感。

家人得知情况后立刻将其送往医院急诊科进行洗胃治疗,但在过程中,张女士还出现了心脏骤停的情况。

通过约9分钟的紧急心肺复苏抢救之后才幸运地保住生命。

经过医院检测确认,所谓"美味"的割香螺,竟然是一种有极高毒性并能够产生

麻痹性贝类毒素

的致命食品。

小小海螺,却藏致命毒

据介绍,割香螺(学名为织纹螺)因其外形类似于编织图案而得名,这种海产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并且经常被人们视为美食佳肴,这种螺本身并不含毒素,而其毒素主要来自于生长环境。

以前,由于海洋环境相对较为清洁,沿海地区人们食用割香螺时不必过于担心其毒性,然而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大量工业及生活废水排放到大海中,导致许多沿海地区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这些富营养的水域使得水藻得到了大量滋生并形成赤潮,在此过程中一些有毒的水藻也随之繁殖,在给割香螺提供丰富营养的同时,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其体内毒素积累与增强,并且数量也逐渐上升。

据专家检测,割香螺体内的致死量仅为0.54-0.9mg,相比之下,毒王眼镜蛇的致死量为12mg左右。这说明了割香螺毒性是眼镜蛇10几倍到20多倍。

因此,2007年国家就明令规定餐饮行业不得将其作为食材,并在2012年进一步限制禁止任何食品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该种产品。尽管如此,在每年关于吃割香螺中毒事件时还是会不断有报道出现。

除割香螺外,这3种食物也存在安全隐患

1. 河豚:美味但可致命的食物

河豚是一种美味的鱼类,但其内脏、皮肤等部位含有致命的河豚毒素,而这种毒素无论如何清洗或是进行各种烹调都无法被破坏。

同时不同品种的河豚带毒部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食用时需要格外小心,如果误食导致中毒,则可能出现全身麻痹、恶心呕吐等严重反应,并且发作迅速剧烈,患者甚至会在4-6小时内死亡。

目前尚没有针对性解决方案来处理河豚中毒事件,

医生只能通过催吐、洗胃和大量补液等治疗方式来排除体内积累的毒素。

2. 白毒伞:毒蘑菇中的致命鹅膏

白毒伞是一种属于鹅膏属的毒蘑菇,生长在黧蒴树树荫下,华南地区已知有21种含有剧毒成分的鹅膏菌,其中包括了致命鹅膏和灰花纹鹅膏等7种极其危险的品种。

不同类群的白毒伞对人体造成损害也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食用后通常会在8-10小时出现急性肠胃炎等症状,并进入"假愈期",但实际上这时候体内正在吸收着有害物质。

1-2天后症状突然加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抽搐、昏迷、呼吸困难等情况。

因此,在野外摘取或购买野生菌类时务必小心谨慎,并尽量选择安全可靠的来源进行食用。

3. 预防贝类中毒,关注高发地区和风险贝类

贝类中毒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渤海区域一般在5月份,东海区域6月份高发,近年来,

贻贝(又称海虹、淡菜)和蛤蜊等被认为是发生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高风险贝类。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在赤潮期间,如果这些动物大量摄食了带有藻毒素的浮游生物,则会在体内累积这种神经毒素,当人们食用该类型的动物时就存在着发生中毒的危险。

主要症状包括唇、舌、指尖、腿、颈部麻木感觉以及运动失调、头痛、呕吐等不适反应,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如何避免食用这些食物时的风险?

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选择正规的超市、商场或餐厅购买食品,避免购买野生或未经检验的食品。

2.烹饪处理充分:

将食品进行充分的清洗和处理,如割香螺要煮烤至熟透,河豚要由专业厨师处理后再烹饪。

3.食用量适宜:

不要过度食用这些食品,以免引发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

4.注意过敏反应:

对于过敏体质人群,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如有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

急救措施:食物中毒

在发生食物中毒时,冷静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

1. 催吐

如果服用时间在 1~2 小时内,可以使用催吐的方法,可使用盐水或鲜生姜汁等刺激呕吐,并考虑药物催吐。

2. 导泻

如果患者服用食物时间较长,则可考虑使用泻药促进排出体外,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泻药,并注意合理安排服药时间。

3. 解毒

针对特定食品引起的中毒,如变质海产品、饮料或防腐剂等,可以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解毒方法,例如,对于变质海产品中毒可口服稀释过后的醋水;误食防腐剂则建议灌服含有蛋白质成分的牛奶或其他饮料。

当然,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应该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和救助。

海螺哪些地方不能吃 (三)

贡献者回答在享受海螺美食时,有一些部位是需要避免食用的。以下是海螺中不可食用的部分:

1. 海螺头部的神经腺:位于海螺头部,有两个小球状的神经腺,含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物质。食用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头晕等症状。在烹饪时应将头部去除。

2. 海螺尾部:尾部含有较多不需要的部分,过多食用对健康无益。

3. 内脏和性腺:海螺内脏和性腺积累有毒素,不宜食用。这些部位的解毒能力较弱,过多食用可能导致不适。

4. 绿紫色的青筋和白颜色的脑:这些是海螺中累积毒素的部位,应去除。特别是脉红螺,要去掉肉上的白脑。

正确处理和烹饪海螺,能够避免食物中毒和不适。以下是一些海螺的烹饪方法:

1. 海螺炒韭菜:韭菜切段,海螺煮熟后切片,热油锅炒韭菜,加入螺肉,调味后即可食用。此菜有助于保护视力,预防夜盲症,促进肠胃蠕动。

2. 响油海螺:海螺焯水后切片,摆盘淋上蒸鱼豉油,撒上葱丝,烧油浇在葱丝上即可。此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3. 酱爆海螺:海螺焯水后切片,与青红椒、葱姜丝一同炒制,加入调味料。此菜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预防高血压等疾病。

食用海螺时,还需注意以下禁忌:

1. 去头:海螺脑神经分泌物质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应去掉头部。

2. 煮熟:海螺可能含有病菌和寄生虫,需充分烹饪。

3. 食物相克:避免与牛肉、羊肉、蚕豆等食物同时食用。

4. 避免冰水:食用海螺时不要饮用冰水,以防腹泻。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安全、更健康地享受海螺的美味。

牛鞭和什么菜不能同食 (四)

贡献者回答牛鞭不能与以下食物同食:白酒:同时食用容易上火,因为牛鞭甘温补气助火,白酒大温,两者相配如火上浇油,可能引起牙齿发炎。板栗:栗子中的维生素易与牛鞭中的微量元素反应,削弱营养价值,且不易消化。海螺:同食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田螺:不易消化,同食会引起腹胀。鲶鱼:一起吃会引起中毒,解毒方法可以用人乳和鼓汁。红糖:同食易引起腹胀。橘子: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韭菜:一起吃容易中毒,解毒方法可以用人乳和鼓汁。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海螺中毒的解毒方法,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天枢律网 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