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林森浩为什么投毒杀黄洋 复旦大学投毒案原因
- 2、复旦投毒案林森浩在2015年判死刑了吗
- 3、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经过
- 4、林森浩落网记:复旦投毒案凶手,偷实验室毒物投放在饮水机中,后来怎样?
- 5、复旦大学投毒案,什么时判死形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林森浩为什么投毒杀黄洋 复旦大学投毒案原因 (一)
最佳答案林森浩,复旦大学的学生,因琐事对同学黄洋心生不满,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报复。2013年3月31日下午,他从他人那里借来钥匙,潜入中山医院的实验室,取出之前实验后遗留的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原液,装入黄色医疗废弃物袋带离现场。晚上,他回到宿舍,趁机将原液投入饮水机内。
次日,黄洋饮用后出现呕吐等症状,随即就医。几日后,病情恶化,转入重症监护室。林森浩在随后的调查中一直未承认犯罪事实,直到4月12日才如实供述。然而,黄洋最终因中毒严重,于4月16日抢救无效去世。
法院认为,林森浩明知二甲基亚硝胺剧毒且危害性大,仍投放大量原液,导致黄洋中毒死亡。尽管林森浩在案发后坦白,但其犯罪情节极其恶劣,手段隐蔽,且是蓄意杀人,故判处死刑。
法庭认定,林森浩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他利用医学知识,通过隐蔽方式投放剧毒化学品,意图杀害无辜,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属罪行极其严重。尽管林森浩认罪态度好,但不足以从宽处罚。最终,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判处林森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复旦投毒案林森浩在2015年判死刑了吗 (二)
最佳答案已经判处了死刑,现正处于复核阶段。
2015年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的二审死刑判决复核听取林森浩辩护人意见。据林森浩辩护人斯伟江律师介绍,整个过程持续两个多小时,辩护人阐述4点意见,认为判处林森浩死刑的量刑过重,法官表示会依法审理。
2015年6月5日傍晚,“林森浩投毒案”代理律师斯伟江所在的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发表声明称,应林森浩父亲林尊耀的要求,该所已与林尊耀解除委托协议。林森浩死刑复核仍在进行中,林父临时更换律师的行动引起各方猜测。林森浩案中,林父在一审结束后已经更换过一次律师,如今是他第二次提出更换律师。
与斯伟江解除合同后,林父或将委托北京律师、中国律师司法网总裁谢通祥接手林森浩案。谢通祥在个人微博简介中自称“专业办理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律师业务、死刑辩护律师”。同时,他还是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律师网首席律师。
2015年6月25日上午,已经进入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阶段的“复旦投毒案”又现最新进展。投毒案被告林森浩新换律师谢通祥向最高人民法院正式递交了7份申请书,其中包括《关于请求公开开庭审理林森浩死刑复核案件申请书》、《科学实验申请书》、《延期一个半月听取谢通祥律师意见申请书》、《关于请求把林森浩调到上海市以外看守所羁押的申请书》、《关于请求调取鉴定机构检测林森浩案相关所有样品时的质谱图并接受质证检验的申请书》、《关于对黄洋就医过程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书》、《关于对黄洋死亡原因进行重新鉴定的申请书》。
最高法院接收了上述7份申请书并表示后期“需要研究”。
2015年7月10日,林森浩写给二审代理律师斯伟江的信中写道“想邀请您重新担任我的辩护律师,继续帮助我。”此前,林森浩父亲林尊耀曾宣布,于6月2日已聘请了谢通祥律师作为林森浩死刑复核阶段的辩护律师。
林森浩在给父亲的亲笔信的开头写道,“本人林森浩,现作出如下决定:保留斯伟江、唐志坚作为我死刑复核阶段的辩护律师。”对于这一决定,林森浩向父亲阐述了自己的理由:1.他不同意给自己作无罪辩护,他确实向黄洋投了毒;2.“临阵换帅往往是不利的”;3.他信任斯伟江和唐志坚两位律师。在信的结尾,林森浩写道:“爸,我是个不孝的儿子,望您老保重!”
现两份信已经递交给了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7月31日上午,林森浩的父亲林尊耀和谢通祥律师一起去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了15份相关材料。下午,他们第二次来到最高法刑事审判庭第三庭,这一次林尊耀向最高提交了一份由谢通祥与多位专家撰写的《请求最高法院不核准并撤销林森浩死刑意见书(一)》以及11份和案件有关的申请。
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经过 (三)
最佳答案1. 复旦投毒案是指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受他人投毒后不幸身亡的案件。
2. 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黄洋的室友,所使用的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
3. 2013年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以取物为借口,借得钥匙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号楼204影像医学实验室。他从实验室取出一瓶内含剩余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原液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并将它们装入一个黄色医疗废弃物袋中带出实验室。
4. 当日下午17时50分许,林森浩带着这些物品回到宿舍421室。在无人注意时,他将试剂瓶和注射器内的二甲基亚硝胺原液投入饮水机中,然后将相关物品丢弃在宿舍楼外的垃圾桶内。
5. 2013年4月1日9时许,黄洋在宿舍使用饮水机接水饮用后,出现了呕吐等症状,并于当日中午前往中山医院就诊。
6. 4月2日下午,黄洋因肝功能受损再次就诊于中山医院,并被留院观察。
7. 4月3日下午,黄洋病情恶化,被转至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
8. 复旦投毒案的嫌疑人一审被判处死刑,这一判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9. 这起案件暴露了即使是专业知识丰富的名校生,也可能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它提醒我们,过于功利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忽视了最基本的健康人格培养,而灌输仇恨的不良风气则使心浮气躁的年轻人变得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10. 这起从亲密室友演变成投毒伤人的悲剧,不仅值得我们反思教育问题,更提醒社会各界需要关注和培养年轻人健康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林森浩落网记:复旦投毒案凶手,偷实验室毒物投放在饮水机中,后来怎样? (四)
最佳答案可能在大家心中,学校是最纯粹的地方,除了学习问题,学生之间没有更多的利益纷争。但是恰恰相反,校园其实是社会的缩影,学生之间相互诋毁,恶性竞争,处理方式极端的事件并不少见。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正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同寝室友居然因为生活中的日常矛盾对对方下此毒手。
凶手林森浩,复旦大学上海医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被害人黄洋与凶手林森浩在同所学校的不同医学专业,两人在研究生期间先后搬进421宿舍,算得上同窗好友。
生活习惯产生矛盾
两人在一起生活不久,由于一些日常生活习性不同而产生矛盾,时间一久,林森浩对黄洋有了很深的偏见,两人的矛盾日渐加深。
2013年3月29日,临近愚人节,林森浩无意间听到同学们正在为愚人节做准备,心中不禁萌生出一个想法,打算趁着愚人节这个机会整一下室友黄洋。于是用饮水机投毒的方式给黄洋一个“教训”。
2013年3月31日,林森浩为了拿到化学药剂,向与自己平时关系不错的同学吕鹏要来了实验室的钥匙。
随后,他在实验室又偷走了近77毫克的的N-二甲基亚硝胺,这些剂量严重超出了人体所承受的范围。在同一天下午的五时许,林森浩将其30毫升的化学药剂投入寝室的饮水机内,等待黄洋回来饮用。
2013年4月1日上午9点左右,也就是愚人节当天,黄洋在饮用了饮水机内的水后便出现中毒症状:呕吐不止,随即被老师和同学送往医院抢救。
抢救无效,最终殒命
4月3日下午,黄洋的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到ICU病房进行救治,经过长达十几天的全力救治,终究没有挽回这一年轻的生命。于4月16日宣告抢救无效死亡。最终依法医鉴定,黄洋死于二甲基亚硝胺摄入量超标而导致的肝功能衰竭。
在黄洋中毒住院以后,校方极度重视此事。而随着黄洋病情恶化,学校不得不于2013年4月11日报警处理。
最终,警方锁定了嫌疑最大的林森浩,对其进行逮捕审问。在林森浩承认罪行且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判处林森浩死刑。
林森浩的性格分析
在案件调查中,同学们对林森浩的评价是极高的,在他们眼中林森浩不光成绩优异、科研能力也是相当惊人,平日里会参加一些活动,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他积极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人人羡慕的样子,没有人会想到他会变成一个杀人凶手。
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始终不能掩盖心中的自卑、苦闷和挫败感。
林森浩其实有鲜为人知的一面,他内心极其敏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从来不谈论自己的普通平民家庭;
由于长期处于与异性沟通的挫败感,因此他经常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去处理类似问题以得到优越感;
在林森浩的微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极具攻击性的辱骂公众人物的评论。
林森浩的种种异常行为足以表明他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问题,这种截然不同的两面在他心里慢慢发酵、积累,一直找不到正确的突破口,最终造成了心理上极度的扭曲。
小结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文化与心理健康的错位,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太过注重一个人的学历与知识文化水平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问题。
学历、分数、知识储备粮从来品质没有关系,可总有一些人将没有关系的好处和自己的特长联系起来,以达到“假领子”的目的。没有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偏见、是有才无德、是固有思维。
即便事情过去多年,也总会有人不改正或不愿改正自己错误的观念,正所谓:历史最大的教训就是告诉一些人总有人不记教训。
复旦大学投毒案,什么时判死形 (五)
最佳答案备受社会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11日下午被依法执行死刑。行刑前,上海市第二中院依法安排林森浩与其父亲林尊耀等亲属进行了会见。
法官:最高法经复核确认,被告人林森浩与被害人黄洋分别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同住一间宿舍。林森浩因日常琐事对黄洋不满,决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黄洋。经法医鉴定,黄洋系因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致急性肝坏死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希望一下
明白了上海大学投毒事件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天枢律网 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