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3年独生子女补贴政策 (一)

最佳答案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另外,对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我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济南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人口出生下降趋势缓解,服务管理制度完善优化,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10万、3.0‰、3.5‰以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个,政策支持体系、规范管理体系、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建立。加大生育、养育、教育、住房、医保支持力度,相应成本显著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10以下,人口数量、素质、结构逐步优化。
《实施方案》提出,济南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依法取消社会抚养费、再生育审批及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信用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实行生育网上登记、异地通办。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
在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方面,济南将依托济南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互联网+母婴安全”服务模式。平阴县、商河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推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与结婚登记一站式服务,规范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基本医疗和康复救助机制。积极推进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到2025年,全市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率达到100%。加强对儿童营养、心理行为异常等风险因素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干预,重点做好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小铁人”、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小瞳人”和学龄前儿童涂氟防龋等专项行动。扩大分娩镇痛试点范围。
符合标准的托育机构可享5万元补助
在健全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将托育服务设施纳入我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以及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并在规划管理建设实施中严格落实;设施建成后按要求无偿移交给区县(含功能区,下同)卫生健康部门。严格落实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建设的托育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要求。老城区和已建成的城镇居住区未规划建设托育机构或已建设的托育机构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的,应通过补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予以解决。
同时,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政策。对在我市范围内的经卫生健康部门依法备案且符合相关标准的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运营补助。推动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针对婴幼儿入托查体的免费政策。落实托育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为在职职工、居民提供托育服务。推动公共场所和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按要求配置母婴设施,加快在医院、商超、车站、学校等场所建设工会“妈妈小屋”。
在加快构建生育友好环境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健全就业性别歧视约谈机制,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对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承担的科研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延期1年验收。建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搭建婚恋交友平台,打通服务单身青年婚恋需求“最后一公里”。
在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权益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落实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相关政策;优先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享受免费或者低收费托养服务,全面落实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的补助政策;落实设立家庭养老床位每人每月450元的补助政策。深入开展“暖心行动”,每个区县每年建设1—3处管理规范、活动经常的“暖心家园”,直至实现街道(镇)全覆盖。
相关三孩家庭首套房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100万元
在构建多方位支持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落实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的休假政策,女方享受158天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15天陪产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受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育儿假。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产假期间生育津贴的有关规定,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期间,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对按照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备案托育服务机构,依据实际收托数,给予每人每月400元的保育费补助。
同时,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对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未成年政策内二孩及家庭,在申请公租房时优先予以分配;对因家庭人口增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租房的,根据房源情况实施常态化申请、统一调换;符合租赁住房补贴申请条件的,提高保障面积标准,每增加一孩保障面积标准增加15平方米。对按照国家政策生育二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90万元;生育三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100万元。在我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二孩及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
此外,济南将加强医保政策支持。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实行定额支付,标准为3000元。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100%。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女性人员可享受生育医疗费待遇,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50%。在现有基础上,少年儿童住院医保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对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我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参加我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当年度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国家鼓励生育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 (二)
最佳答案在此前的激励生育政策中,延长产假是出镜率最高的“统一动作”。近期这一轮激励生育政策中,多地拿出“真金白银”补贴,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成本。
2021年起,一些中小城市开始探索为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近期,多地加入发放生育补贴行列,城市数量增加、层级提高,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云南省是全国目前唯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发放生育补贴的省份。深圳、温州等城市的补贴细则近期已公开征求意见。
在补贴范围上,哈尔滨、济南等大多数城市集中在二孩、三孩家庭,有的城市将补贴对象拓展到一孩,如深圳、温州在征求意见中均将一孩家庭纳入。部分城市对新生子女户籍做出规定,如杭州明确新出生子女的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可以申领。云南省对补贴时限做出规定,明确一次性生育补贴、育儿补助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在补贴额度上,各地大多呈现一孩、二孩、三孩补贴递进式增加的特点,不同城市符合条件的家庭累计可领到数千元直至上万元补贴。如针对二孩家庭,哈尔滨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三孩家庭每月每孩发放标准为1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省份还在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协同发力,为育儿家庭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在医疗方面,江西省推动生育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济南规定,对今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济南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在住房方面,甘肃酒泉市自今年3月9日起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家庭购买住房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三孩家庭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长沙市规定符合二孩及家庭购房政策认定条件的,可在原有家庭限购2套的基础上增加1套购房指标。
有的地方已启动 发放形式多样
记者注意到,各地育儿补贴发放形式多样。有的一次性发放,如杭州市拟向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有的按月发放,哈尔滨、济南的发放年限均为子女3周岁前。
据杭州市卫健委介绍,按照2022年人口出生率测算,此次发放育儿补助总金额预计在1.4亿元左右,将覆盖2.5万个家庭。杭州市育儿补助将采取数字化方式发放。
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补贴发放工作已经启动。2021年7月,四川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政策,为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育儿补贴金一年一次发放,次年第一季度前发放到享受对象社保卡里。据攀枝花市政府介绍,当地2021年度兑现符合条件的650名新生儿育儿补贴金95万元。2022年享受育儿补贴金的家庭超过2000户,兑现育儿补贴金约1000万元。
在云南,近期多个社区开始发布发放生育补贴的登记通知,明确领取生育补贴的二孩、三孩户口须在云南,且夫妻双方已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符合条件即可向(村)社区申报,社区收到申请后,按流程上报公示,补贴金额将统一发放。
“办理时只需提供夫妻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社保卡和孩子的出生证明,现场填写一张申请表就可以了。”35岁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小寨镇大坪社区居民杨永东说,“养两个孩子有一定的经济压力,每个月有育儿补贴确实是一种帮助。”
腾冲市腾越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李灵英说,每天都会接到群众的来电咨询,大家的申请意愿很高,预计首批补助资金将在今年4月发放。
为支持三孩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江西省规定,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倾斜。截至去年4月,江西已通过公租房保障三孩家庭7927户,其中实物配租6813户,发放租赁补贴1114户。
据了解,济南涉及二孩、三孩家庭的最新医保缴费政策已经实施,目前符合条件即可在家门口办理。
支持生育还需配套发力
受访群众普遍表示,生育、养育、教育的压力影响二孩、三孩出生率。期待持续提升政策可及性和可感度,通过进一步减轻相应负担来提升生育信心。
受访专家指出,多地生育支持政策提速推出后,建议进一步细化现有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衔接。云南省腾冲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赵绍霞表示,现阶段生育支持政策落实还处于起步阶段,需强化部门联动,才能加快构建生育友好环境,推动相关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菁指出,除了一次性生育补贴,还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对生育家庭进行扶持和托举,比如,托幼体系的完善,生育假政策的优化,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的普及,月嫂、育儿嫂等紧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规范等。
记者注意到,各地一些配套措施正在探索。济南市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重庆市卫健委人口家庭处处长吴长文说,今年重庆将继续扩大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确保实现每千人口达2.5个托位的目标。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出台生育支持政策需结合地方实际,综合考虑地方发展阶段、人口结构、财力等因素,深入分析研判各项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障政策的延续性和持续性。
济南二胎生育津贴2022年最新政策 (三)
最佳答案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人口出生下降趋势缓解,服务管理制度完善优化,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10万、‰、‰以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个,政策支持体系、规范管理体系、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建立。加强生育、养育、教育、住房、医保支持力度,成本显著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10以下,人口数量、素质、结构逐步优化。
到2035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生育水平更加适度,服务管理机制运转高效,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优生优育、幼有所育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适应、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水平相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1.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贯彻《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大力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取消社会抚养费、再生育审批及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信用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促进相关惠民政策与生育政策有效衔接。
2.提升生育信息化服务水平。实行生育网上登记、异地通办。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
3.加强人口发展规划研究和人口监测体系建设。注重区域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不断优化全市人口空间布局。落实生命登记管理制度和人口预测预警制度,健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和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依托济南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按政策法规要求,实现教育、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社保、统计等人口服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动态更新。
(二)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4.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持续落实妊娠风险防范、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坚持高危妊娠“周报告、月通报”制度,依托济南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互联网+母婴安全”服务模式。落实市、区县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职责,强化分片包干协同救治。推进全市妇幼保健机构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平阴县、商河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妇女儿童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落实三级预防措施,推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与结婚登记一站式服务,规范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基本医疗和康复救助机制。
5.提高儿童健康服务质量。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规范落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门诊、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2025年全市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率达到100%。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儿童营养、心理行为异常等风险因素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干预,重点做好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小铁人”、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小瞳人”和学龄前儿童涂氟防龋等专项行动。做好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工作,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开展母婴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6.优化生殖健康服务。扩大分娩镇痛试点,规范相关诊疗行为。推动医疗机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中医药服务、药物手术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加强生育咨询指导,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做好人工流产术后关爱。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推动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三)健全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
7.推进托育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加强基层抚幼养老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编制济南市托育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制定促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托育服务设施纳入我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纳入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在规划管理建设实施中严格落实,并按要求无偿移交区县(功能区,下同)卫生健康部门。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建设的托育服务设施应当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区和已建成的城镇居住区未规划建设托育机构,或者已建设的托育机构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的,通过补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予以解决。
8.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政策。健全配套支持政策,建立工作机制,制定整体解决方案。对在本市范围内,经卫生健康部门依法备案且符合相关标准的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运营补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托育领域,探索建立托育服务发展产业引导基金,给予引导资金支持。对婴幼儿入托查体实行免费,具体办法由各区县自行制定。托育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公办和普惠性民办托育服务机构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收费标准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制定。推进职业院校、家政企业培养托育人才,依法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发展智慧托育等新业态,培育托育服务行业济南特色品牌。
9.丰富托育服务形式。用好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普惠托育服务建设资金,推动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为在职职工、居民提供托育服务。公共场所和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应配置母婴设施,在医院、商超、车站、学校等场所加强工会“妈妈小屋”建设,给女职工提供方便、温馨、安全的哺乳场所。发展家庭式托育点,构建社区、机构、家庭“三位一体”的托育服务模式。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家政企业扩大育儿服务等照护模式。
10.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健全托育服务机构备案、公示、评估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机构关停等特殊情况应急处置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托育服务机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四)构建多方位支持体系
11.加强生育政策支持。符合政策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158天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15天陪产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受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育儿假。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国家规定的产假期间生育津贴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期间,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将落实产假、陪产假、育儿假以及相关待遇,纳入济南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价内容,积极引导企业贯彻落实《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加强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企业女职工生育待遇得到保障。
12.加强养育成本支持。落实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对按照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备案托育服务机构,依据实际收托数,对保育费给予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400元。
13.加强教育资源支持。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子女,根据入学子女实际情况和家庭意愿,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学前教育资助制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完善教育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等办学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办好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14.加强住房保障支持。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未成年政策内二孩及家庭,在申请公租房时优先予以分配;对因家庭人口增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租房的,根据房源情况实施常态化申请、统一调换;符合租赁住房补贴申请条件的,提高保障面积标准,每增加一孩保障面积标准增加15平方米。按照国家政策生育二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90万元;生育三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100万元。在我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二孩及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
15.加强医保政策支持。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实行定额支付,标准为3000元。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员
哪座城市支持生育力度最大? (四)
最佳答案中国各个城市的生育政策和支持力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的生育政策和支持力度相对较高。
其中,深圳市是中国支持生育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深圳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实行一系列扶持生育的政策,如提高生育保险待遇、减轻家庭生育负担、增加优质育儿资源等。同时,深圳市还推出了一系列生育补贴和奖励政策,如生育补贴、生育津贴、生育保险补贴等,鼓励年轻夫妇生育。
此外,深圳市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支持二孩政策,如提供生育服务、儿童教育等,以满足年轻家庭的需求。
除了深圳市,中国的其他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也实行了一系列支持生育的政策和措施。这些城市政府通过提供生育补贴、优惠房贷、子女教育、育儿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鼓励年轻夫妇生育。
相信关于济南公租房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天枢律网 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