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的定义
- 二、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的行为表现
- 三、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的构成要件
- 四、全文总结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司法解释

一、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的定义
非法处置
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指的是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的财产,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此行为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法律所不容许的。
扣押财产
扣押,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执行措施,是指司法机关将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财物就地扣留或者送到一定的场所予以扣留。这些财产一般便于移动,且在扣押期间,被执行人丧失了对这些财产的使用和处分权。
二、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的行为表现
隐藏
隐藏是指将已被司法机关扣押的财产隐蔽、藏匿起来,意图不使司法机关发现的行为。这种行为明显违背了司法机关的财产保全决定,是对司法权威的公然挑战。
转移
转移则是指将扣押的财产从一处移至另一处,意图使司法机关难以查找,或者使其失去应有的证明效力。这同样是对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严重妨害。
变卖
变卖是指违反规定,将扣押的财产出卖以换取现金或其他等价物。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司法机关的财产保全措施,还可能导致国家、集体或公民个人的财产损失。
故意毁损
故意毁损则是指将扣押的财产进行损伤、损毁,使其失去财物或证据价值。这种行为同样构成对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严重妨害。
三、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已被司法机关扣押的财产,这些财产因涉及诉讼或执行程序而被司法机关依法采取保全措施。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单位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非法处置扣押的财产而有意实施。过失不构成本罪。
情节要件
本罪要求情节严重,如非法处置的财产数额巨大,或者非法处置重大案件的财产导致案件无法审理,或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等。
四、全文总结
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是一种严重的妨害司法罪,它破坏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妨害了诉讼的正常进行。对于此类行为,法律给予了严厉的制裁。司法机关在采取扣押措施时,应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扣押的财产得到妥善保管和处理。同时,广大公民也应增强法律意识,尊重司法权威,不得擅自处置被扣押的财产。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天枢律网 推荐的方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