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中毒发病机制 (一)

答对铊中毒的发病机制,目前的研究并未完全阐明,但已有一些理论观点。首要的是,铊的化学性质类似于钾,不易从细胞内排出,它会与钾离子相关的受体结合,从而竞争性抑制钾的生理作用,特别是影响依赖钾的酶系。高浓度的铊会干扰细胞内钾的泵机制,激活Na+,K+-ATP酶,影响细胞正常功能。铊对神经组织和肌肉中的特定酶具有高亲和力,如Na+,K+-ATP酶和微粒体磷酸酶,引发毒性效应。 其次,铊能够与酶分子或蛋白的巯基结合,抑制酶活性,特别影响线粒体膜的氧化磷酰化过程和含硫氨基酸代谢,还会影响有丝分裂。与半胱氨酸的结合影响角蛋白合成,引起毛发、指甲问题和脱发等皮肤症状。
铊在体内会与核黄素紧密结合,干扰其代谢,导致核黄素蛋白合成减少和黄素二腺苷代谢紊乱,从而影响能量代谢,表现出与核黄素缺乏症类似的神经系统症状。 铊还能穿过血脑屏障,累积在脑组织中,产生明显的神经毒性。它会减弱脑组织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和鸟嘌呤脱氢酶活性,同时促进脂质过氧化,引发儿茶酚胺代谢紊乱。
最后,铊对甲状腺有细胞毒性,硫酸铊能使鸡胚甲状腺功能降低,T3和T4含量减少,进而影响骨骼和大脑的发育。此外,铊还能与多核糖体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并拮抗钙离子对肌肉的激活作用。
扩展资料
铊中毒常见的发病因素为职业、生活、环境接触铊而发病。职业性铊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吸入含铊烟尘、蒸气或可溶性铊盐,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铊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铊中毒中典型的三联征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和脱发。慢性铊中毒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周围神经病、视神经病、视网膜病及脱发。少数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或中毒性精神病。
铊中毒是什么意思 (二)
答铊中毒是指人体摄入过量的铊元素,导致体内铊含量超过正常范围,从而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的情况。铊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较为稀少,但在某些工业应用中可能会接触到。铊中毒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摄入铊的量、摄入途径以及个体对铊的敏感性。
铊中毒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食物或水摄入,二是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吸收。在工业生产中,工人可能会因长时间接触含铊的粉尘或溶液而导致中毒。此外,误食含有铊的农药、杀虫剂或非法药物也可能导致铊中毒。人体对铊的吸收率较高,且铊在体内不易被代谢或排出,因此一旦摄入过量,就可能引发中毒。
铊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早期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随着中毒的加深,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肌肉疼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此外,铊还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引发肾功能障碍。铊中毒的致死率较高,因此一旦发现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为了预防铊中毒,应尽量避免接触含铊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工人应佩戴防护设备,减少与含铊粉尘或溶液的接触。此外,不要随意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或水,避免误食含有铊的农药或杀虫剂。对于疑似铊中毒的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摄入铊的量,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给予解毒剂、支持治疗等。同时,对中毒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观察,以确保其生命安全。
铊中毒发病原因 (三)
答铊中毒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职业性接触:
操作不当: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吸入含铊烟尘、蒸气或可溶性铊盐。防护意识不足: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直接用手接触铊物质后未洗手就饮水或进食。
生活性接触:
误食或误饮:在生活中,可能因无知或疏忽而误食被铊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铊污染的水。自杀或犯罪:急性铊中毒在犯罪或自杀行为中较为常见,通过摄入大剂量铊物质导致中毒。
环境性接触:
工业废水污染:长期接触工业含铊废水,如果这些废水污染了水源或土壤,当地居民通过食用被污染土壤种植的蔬菜瓜果或饮用被污染的水而中毒。土壤污染:被铊污染的土壤中的铊物质可通过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综上所述,铊中毒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职业性接触、生活性接触和环境性接触。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人体摄入铊物质,从而引发中毒症状。
什么矿物质里含铊怎样引起中毒的 (四)
答铊,原子序数为81,原子量为204.3833,其化学符号源自其光谱线的嫩绿色,原意是“嫩枝”。1861年,英国化学家克鲁克斯在研究硫酸厂废渣的光谱时发现了这一元素,并为其命名。次年,克鲁克斯和拉米几乎同时用电解法成功制得铊。铊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十万分之三,主要以低浓度分布在长石、云母以及铁、铜的硫化物矿中,独立的铊矿则较为罕见。
铊是一种白色、重且柔软的金属,具有303.5°C的熔点、1457°C的沸点以及11.85克/厘米³的密度。在室温下,铊能与氧气反应,与卤素元素发生反应;高温时,它又能与硫、硒、碲、磷反应。铊不溶于水,与盐酸的反应较慢,但能迅速溶于硝酸和稀硫酸中,生成可溶性盐。铊的卤化物在光敏性方面与卤化银相似,均能在光照下分解。
铊的低熔点和金性质使其适用于电子管玻壳的粘接;铊激活的碘化钠晶体可用于光电倍增管;铊的化合物还可作为有机合成催化剂。然而,铊及其化合物对生物和人体具有毒性。
铊中毒的原因主要是铊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生产鞭炮(花炮)原料中常含有的高量铊,其副产品氯化钠(非食用盐)也可能被污染。人们若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非食用盐,便可能引起中毒。铊中毒的症状包括下肢麻木或疼痛、腰痛、脱发、头痛、精神不安、肌肉痛、手足颤动、走路不稳等。
预防铊中毒的措施包括不购买、不食用带有红色的盐。治疗铊中毒的方法包括:
1. 清除毒物:急性口服中毒患者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洗胃可用1%的碘化钠或碘化钾溶液,以形成不溶性碘化铊。随后可口服活性炭0.5g/kg,以减少铊的吸收。吸入中毒患者应移至空气新鲜处,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皮肤污染者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眼部接触时用大量清水冲洗。
2. 普鲁士蓝:铊可置换普鲁士蓝上的钾,形成不溶性物质随粪便排出,对治疗经口急慢性铊中毒有一定疗效。用量一般为每日250mg/kg,分4次,溶于50ml 15%甘露醇中口服。
3. 血液净化疗法:对严重中毒病例,血液灌流有较好的效果。
4. 药物治疗:曾用过二巯丙醇、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等治疗,但疗效不肯定。
5. 补充氯化钾:适量补充氯化钾可增加肾对铊的清除,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临床病情加重。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天枢律网 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铊为什么会中毒。